化妆品可用原料数据类型扩展,原料安全数据库完善可期
安评可用的原料数据从3类扩展到了7类,分别为:
其中对安评是否能够顺利落地,影响结果比较大的应该是“化妆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原料使用信息”这个公布的使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安全评估报告是否能落地。因此也需要同步关注这个数据库的限制数据的引用来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数据库应该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属于我们中国的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数据库。
①使用信息是否会按照产品类型(普通/特殊化妆品、驻留/淋洗化妆品)、产品使用部位进一步细分?
②淋洗类产品是否可以引用驻留类产品的数据?数据库预计什么时候发布?
①“相同原料序号”是指在配方中的排序需要跟被引用数据的原料序号都需要完全一致?使用方法是指限定淋洗和驻留,还是说所有使用的流程要求都必须一致?
②“暴露量高和接触时间长的产品,可用于暴露量低和接触时间短的产品评估,必要时评估其局部毒性。”具体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评价局部毒性?
③以“终端零售三年累计销售不得低于10000件,生产企业出厂量不得低于30000件”作为是否能够引用三年历史使用量仅从数量上看是否合理?
①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萜类、甾醇类、生物碱、肽类、核酸、蛋白质、氨基酸、甙类、油脂、蜡、树脂类、植物色素、矿物质元素、酶和维生素都算?还是如何划分?
②“不具备生物活性的研究材料”应包括哪些?
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对安评数据的扩展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化妆品行业可以朝着更加安全、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完整版安评的落地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的信心,还能为化妆品企业提供更坚实的法规遵循基础,从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安评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化妆品行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产品体验。